[中北科普]—谷雨来源:菏泽中北技工学校 ![]() ![]() 谷雨·美文 作者/殷若衿 谷雨时节,自此春日渐归,牡丹花荣,蔷薇满架,紫藤垂丝,浮萍渐生。 牡丹 少时喜欢梅,喜欢兰,喜欢有风骨的花草,觉得牡丹有些俗气。 年纪稍微长一些,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就偏爱起牡丹了。有一年谷雨时节,买来几枝牡丹,插成一瓶,置于案前,与花对坐。细看那层层叠叠的花瓣,半遮着黄澄澄的花蕊,红的浓艳华美,白的疏淡明秀,真是美得不管不顾,美得堂堂皇皇。生而为人,何不像牡丹一样轰轰烈烈地绽放个痛快,不枉人间走一遭呢。 ![]() 唐代以前没有“牡丹”一词,而是把牡丹和芍药统称为“芍药”。又因为牡丹花为木本,所以牡丹又被称为“木芍药”。 到了唐代,牡丹开始被封为百花之王,它的草本姐妹芍药则被封为花相。想当年,上自天子,下至庶民,皆被牡丹迷得神魂颠倒。不管是刘禹锡的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,还是白居易的“帝城春欲暮,喧喧车马度。共道牡丹时,相随买花去”,都可一窥当年京城人沉迷于牡丹的痴态。 《红楼梦》里,曹公把牡丹这富贵花儿封给了薛宝钗,其判词说,“虽然艳冠群芳,堪称山中高士”,取的是牡丹的丰艳和贵气。脑子里想到的以“牡丹”为名的女子,却都有如同牡丹一样飘飘出尘、恣意而为、至情至性的一面。 ![]() 蔷薇 蔷薇,多指蔓藤蔷薇,开桃红色的花朵,花朵形似月季,又名墙蘼、红琉璃、锦被堆花。 春夏之交,往返于成都、上海两地,从江南到巴蜀之地,处处可见轻曼摇曳的蔷薇花墙。“水精帘动微风起,满架蔷薇一院香。”有的爬满覆盖苔藓的青砖墙面,有的从别家院子探出头攀上墙,有的则遮盖了整座古屋木窗。蔷薇在晚春和初夏之交的谷雨季开始绽放,看倦了这满墙春色好风景,春就将尽了。 ![]() 《云仙杂记》中说,柳宗元得到韩愈寄来的诗,会先用蔷薇露洗手,然后再来读,这蔷薇露许是古人以蔷薇提炼出的香水,从中也可以窥见柳宗元对韩愈的尊重程度了。《宋史》中也有记载占城“有蔷薇水,洒衣经岁香不歇”。 ![]() 刺嫩芽 每年春季朝思暮想的故乡的山野菜中,最令我牵肠挂肚者必数刺嫩芽。 每当春风吹暖北方的土地,刺嫩芽便开始纷纷从树上萌生出嫩芽来,故乡人便开始纷纷上山采摘,掐下芽来,摆上春天的餐桌。对于东北人来说,这是餐桌上的第一道嫩绿的颜色,是春天真正来临的讯号。 刚生出的刺嫩芽模样儿略萌,胖嘟嘟的茎,刚刚舒展开片片浅绿色的嫩芽,这也是刺嫩芽最好吃的时候,芽身最肥美鲜嫩,入口有一股属于山野菜的特别清香。 ![]() 小时候,母亲会把刺嫩芽裹上一层鸡蛋液,在油煎锅里煎一下,鸡蛋的绵香和刺嫩芽的脆嫩会有一个奇妙的感官对比。另一种吃法,就是直接焯熟了,蘸东北大酱吃。我自己则更喜欢后一种吃法,保留了刺嫩芽最原始的鲜美。 对刺嫩芽的思念,其实也是对旧时光中故乡的春天的思念,每年盼着吃上这一口,也是为化解那舌尖的乡愁。 ![]() ![]() 谷雨·草木人间 谷雨 看草木在润泽中生长 观山河在奔腾中浩荡 在雨中 去和春天好好告别吧 央视新闻《夜读》X 科普博主@一方见地 独家呈现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谷雨·絮语 到了谷雨,便是暮春时节了,地面、林间、小径上、溪流中,是暮春时节的落花之美。人在雨的倒影里,看见花落,听见鸟啼,知晓手里握着的,只剩下一小把春光。突然间有一种急切涌上心头:春天你慢点走,你孕育的画意诗情我还未看够。 可翻翻手机相册里拍的各色春花,又觉得不必为春短叹息,生命的这个春天已然留下了美丽的痕迹。 况且,谷雨是一个生命力多么强盛的时节啊,檐角滴落的雨,润泽了秧苗的筋骨;风中摇曳的穗,酝酿着成熟的金黄。是的,雨生百谷,万物拔节。时光从不停留,却把希望种在转身的刹那:凋零是序章,生长是回响。 在春末,且举一杯春茗,在温润的谷雨中放下万般心事,敬人间草木,也敬岁月从容。 ![]()
文章分类:
校园资讯
|